远征军入缅作战连遭不利,杜聿明遭遇重大车祸,英军少将空难身亡!

滇缅战役中,在英军全面溃退的时候,中国远征军迅速在曼德勒前方的同古、棠吉一线,构筑防御工事,阻止日军北进。

缅甸按山川河流及政治经济情况分为两部分:曼德勒以北为上缅甸,重镇为曼德勒(即瓦城);以南为下缅甸,重镇为仰光。

全境主要河流有三条:伊洛瓦底江、锡当河、萨尔温江,南北贯通全境。

铁路公路南北贯通,与滇缅路相衔接。

仰光为缅甸门户,是中国抗日战争物资供应的最后一个国际海港,是中国远征军必争的要地,不能恢复它,缅甸作战的意义便丧失了大半。

缅甸人夹道欢迎日军

同古,普罗美都是扼交通路线的要隘;瓦城为兵家必争之地,正所谓“握交通之枢纽,扼水陆之总汇”。

腊戍则离中国的畹町不远,那里集中了大量的抗战物资;棠吉、梅苗又是腊戍的屏障;八莫、密支那紧邻中缅边境,是防止日军进入中国的最后屏障。

中国远征军将当时中国军队中最骁勇善战的二○O师布防在同古,准备与日军接战。

当时,某种“出师不利”的阴影笼罩在中国军队的头顶上。

中国远征军“出师不利”

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团参谋处参谋的沈定先生回忆道:

“远征军入缅时,三天内发生了两件重大交通事故。第一件是,远征军副总司令长官杜聿明,因为要沿途视察国境地形及国防工事,所以乘吉普车由滇缅公路入缅,刚进入缅甸境内就翻了车,头部受伤。我作为参谋团先遣人员飞抵腊戌时,曾与杜聿明见过面,他头上缠满纱布,仅留眼耳鼻口几个空隙,伤势不轻。另一件是,英国军事代表丹尼斯少将,在昆明与参谋团联系后比我们先一天飞返腊戍,在机场着陆时飞机起火被烧死。当时就有人说:‘出师不利’。”

中国军队中迷信的人不在少数,高级将领中也有人沉溺于此道,曾庆集回忆说:

“4月26日,晚饭后,我随林蔚、萧毅肃等在(腊戍)园内散步,萧突然望着天空说道:‘天上没有杀气,腊戍还不至于有战争。’这真是现代作战中的无稽之谈。其时日军已进抵腊戍东南约三十英里地区,形势极为危殆。4月29日晚,腊戍陷落。”

大量英军向日军缴械投降

英军撤退的步调相当快,甚至在后面追击的日军也不得不表示对这种高速度的佩服,日本人说:“我们像狗一样追,就要咬住兔子的尾毛了,可它一蹦,又在我们眼前消失了,追赶英国人,让我们觉得自己像一条笨狗。”

亚历山大将军认为:有如作无谓的抵抗,不如保存力量他日再战,所以,英军进行了一场“同日本人和即将到来的雨季的你死我活的竞赛。”

当时正在英印十七师中担任中方联络参谋的王楚英先生记下了“竞赛”的一个场面:

“斯迈思(英印十七师师长)……下令:‘凡能过河者赏一百英镑’。要部队抛却武器装备,下水逃命。晚间,他带着大家乘夜幕降临之机寻找日军的空隙突围,冲到了(锡当)河边,不顾日军的机枪扫射,一个个跳入河内,各显神通,拼命向西岸游去。这支部队在中东和印度曾受过很好的游泳训练,生还者达三千三百八十九人,带枪的却不及三分之一。只有我们中国联络参谋组的五个人,不但带回了枪支弹药背包,而且带回了完好的电台,使英军官兵不胜钦敬,并受到了英国政府的奖励。”

英军将领率部下望风而逃

英国军队的大撤退是有其战略构想的,司令官们宁愿让尽可能多的士兵保留下来去守卫印度,缅甸对于大英帝国来说充其量是个海外省,但印度,无疑是女皇王冠上那颗最耀眼夺目的宝石。

而中国军队却不能走,根据美国人的租借法案,盟国提供给中国的物资是从仰光这个港口运进,并通过一系列的陆路运输到达中国内地的。

而滇缅路则是陆路运输中的主线,中国远征军的作战意图不仅是要守住同古、棠吉一线,而且要伺机反攻日军并夺回仰光,恢复向中国抗战事业输血送氧的通道。

所以中国远征军首先必须顶住日本人势如破竹的进攻潮头!

史迪威与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密谈

而此时就在缅甸的中国军总参谋长史迪威却有他的想法。他从一开始就怀疑英国人保卫缅甸的决心。

当他听说英国人的战略目的似乎是暂时阻止日军的进攻,只待经过若开山脉向西开辟一条通往印度的道路,以便他们剩下的军队以及九十万印度人可以一起逃之夭夭的时候,他骂道:“狗娘养的英国人”。

但他认为中国军队仍然有可能守住缅甸北部,控制缅滇战略公路的重要段。

尽管他在同古视察二OO师时曾对官兵们说:“你们是我的好部队,中国军队是很好的军队”,并且保证:“我要带你们去收复仰光,还要同你们一道进入东京,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。”

但还是对收复仰光信心不足。他认为最最可行的计划是:从腊戍向西修筑一条通往印度的新公路,从印度给中国的抗日提供一条新的大动脉。

发布于:天津市